國內各行業要求引進移工
勞長︰小心誤蹈 巨大風險 〔記者李靚慧/台北報導〕勞動部面對國內各行業缺工、要求引進移工的壓力未減,日前巨大自行車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(CBP)發布「暫扣令」,移工的勞工人權議題正式浮上檯面。勞動部長洪申翰接受本報專訪時回應有關開放移工引進的進度時,除了重申聘用本勞優先、避免造成低薪定錨效應與激勵本勞加薪外,更提醒國際對移工仲介費議題的重視,在討論跨國勞動力政策及執行聘僱時,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角色與功能。 移工仲介費、加班加到滿 恐遭控強迫勞動 除了旅宿業要求引進移工,服務業也提出相同要求,近期更傳出開放家庭幫傭,以釋出婦女勞動力。勞動部面對各方要求開放移工的壓力,除了持續進行跨國勞動力檢討,洪申翰還至旅宿業實地查訪,希望能確實瞭解旅宿業缺工情形。 但日前巨大遭美CBP發布「暫扣令」,缺工問題已非單純引進與否的議題,不少雇主基於降低成本的目的,希望聘僱移工,但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十一項「強迫勞動」指標,其中來台工作移工,不少其母國規定要繳交仲介費給仲介業者,就會被控「抵債勞務」,成為強迫勞動的原因之一;另不少雇主依照台灣勞基法,要求移工加班「加到滿」,也遭指控「超時加班」,若不能改善,未來恐成為下一個「巨大」。 勞陣:人權即貿易新規則 應跟進國際立法 台灣勞工陣線(勞陣)今年五月甫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,以實收資本額五〇〇大企業中為生產型法人機構進行調查,發布《台灣企業落實禁止強迫勞動政策》調查報告,發現多數台灣企業在辨識強迫勞動風險上能力不足,也無法掌握供應鏈聘僱移工的人權狀況與其費用負擔,無論在內部或供應鏈層面皆有待加強。 勞陣呼籲,政府應積極跟進國際立法腳步,落實《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》(NAP),並完成供應鏈及企業人權盡職調查(HRDD)法案的制定。對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所謂「公平招募」(Fair Recruitment)政策,應有更大的突破,包括落實零付費政策等各項降低移工強迫勞動風險,以回應「人權即貿易新規則」趨勢。 資料來源:自由財經114.09.30 |